提到唐代宗李豫最宠爱的妃子,许多人或许会受到影视剧的影响,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沈珍珠,即历史上被尊为睿真皇后的沈氏。然而,实际上,史籍中并未提到沈氏在李豫身边受到宠爱。她的一生可以用“母凭子贵”来形容。若非她为李豫生下了唐德宗李适,沈氏的名字甚至可能不会出现在史册中。
沈氏原本是一个普通的良家女子,约在开元年间进入东宫,成为太子李亨的内侍宫女,后来被太子李亨赐给了广平王李豫。到了742年,沈氏为李豫生下了长子李适。安史之乱爆发后,李隆基带着杨贵妃及部分皇室成员和臣子入蜀避难,而沈氏则被迫留在了长安。历史的安排使得沈氏成为了叛军的俘虏,被囚禁在洛阳。等到李豫带兵收复二京,再度回到洛阳时,他遇见了沈氏。然而,因当时李豫正在指挥平叛,不能带走沈氏,于是将她留在了洛阳宫中,承诺以后会接她。结果,洛阳再度陷落,沈氏也因此失踪。
沈氏失踪后,并未彻底退出历史舞台。李豫成为了唐朝的皇帝,而他的儿子李适则被立为太子,这促使他们开始了寻找沈氏的努力。尽管找了四十多年,直到唐宪宗继位时,沈氏依旧下落不明,或许她早已在安史之乱中不幸去世。从沈氏的遭遇可以看出,李豫其实并未对她特别宠爱,否则也不至于两次将她置于险境。
展开剩余76%在安史之乱爆发时,李豫带走的并不是沈氏,而是他的另一位妃子——崔氏。崔氏是杨贵妃的姐姐,韩国夫人的女儿,凭借显赫的出身和个人魅力,成为李豫的宠妃。她与李豫的婚礼曾轰动京城,备受瞩目。然而,在马嵬之变后,杨贵妃的家族几乎全被满门抄斩,崔妃也逐渐失去了李豫的宠爱。757年,李豫收复洛阳,崔妃随他一同前往,但最终却在洛阳去世。令人感到特别的是,尽管李豫找到了沈氏,但并没有带她离开洛阳,反而仍将她留下,最终沈氏在战乱中失踪。
随着崔妃的去世和沈氏的失踪,独孤氏走入了东宫。根据《旧唐书》的记载:“后以美丽入宫,嬖幸专房,故长秋虚位,诸姬罕所进御。”独孤氏凭借出众的美貌吸引了李豫的目光,迅速获得了他的宠爱,甚至因为她的存在,后宫的其他妃嫔都显得暗淡无光。李豫对她的宠爱到了让中宫空悬的地步,而独孤氏被封为贵妃,成为后宫最尊贵的女人。
不仅如此,独孤氏的儿子——韩王李迥和华阳公主也得到了李豫的宠爱。尤其是华阳公主,她聪慧机敏,善于察言观色,总能在李豫面前说到他的心坎里,这让李豫对她有着特殊的钟爱。然而,华阳公主的身体极为虚弱,经常病恹恹的,李豫为了她的健康还让她拜道士,但无论如何,华阳公主的病情并未好转,反而愈加严重。774年,华阳公主不幸去世,李豫悲痛欲绝,长时间未能恢复心情,直到大臣们的劝谏,他才渐渐振作起来。
然而,华阳公主的去世对独孤氏的打击极大。也许是因悲痛过度,独孤氏在第二年也去世了。李豫对独孤氏的离世感到深切的痛惜,长时间未能接受这一事实。为了表达自己的悼念,李豫在独孤氏去世的第二天便追谥她为“贞懿皇后”,并将其遗体暂时安置在内殿,不愿与她分离。这种深情至极的举动,令后人感叹不已。李豫甚至将她暂时安放在内殿长达三年之久。
三年后,李豫担心独孤氏的遗体受到损害,或者可能是出于自己即将离世的预感,他决定在长安近郊为独孤氏修建陵墓,选择了章敬寺北边作为安葬地点,并表示:“朕要时时刻刻看到她。”然而,这一举动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,姚南仲提出建设地点“不利圣德,违背贞懿”,最终李豫不得不放弃。但他并未因此忘记独孤氏,而是为她修建了庄陵,后来将华阳公主迁葬在同一陵园,两母女得以“团聚”,但这仅仅是她们的身体的相聚。
779年,李豫去世,葬于元陵。很多人会好奇,既然李豫最宠爱的妃子是独孤氏,为什么他不将她立为皇后?为什么没有和她合葬?实际上,作为皇帝,李豫的感情虽然深厚,但在皇权的政治考量面前,他必须做出权衡。自安史之乱以后,唐朝的十四位皇帝中,只有三位册立了皇后,大部分皇帝并未立后,这显然出于政治的考虑。
李豫的长子李适,虽然由沈氏所生,但此时沈氏早已失踪,李豫无奈之下无法再立皇后。独孤氏虽然宠爱有加,但她的儿子李迥出生较晚,若立独孤氏为皇后,李迥的地位将与李适相冲突,这对李适的太子位置构成威胁。而立李适为太子,李迥年幼,未来的政治局势将可能产生不确定性。为了避免这些问题,李豫最终未将独孤氏立为皇后。
李豫的做法看似矛盾,但他对独孤氏的感情显然是真挚的。即便未立为皇后,李豫依然将独孤氏的荣耀与地位传承下去,追封她为贞懿皇后,这一举动也是他对独孤氏深情的表达。至于为何李豫未与独孤氏合葬,原因或许就如他自己所明白的,沈氏的儿子是下一任皇帝,因此李豫深知自己不能与独孤氏同葬。
然而,谁敢否认李豫最宠爱的妃子,便是那位与他共同走过风雨的独孤氏呢?
发布于:天津市全国配资炒股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