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120架打42架,这比分放到篮球赛都得提前吹哨结束。”
刷到这条吐槽时,我正排队买咖啡,差点笑出声。美国网友在论坛里哀嚎,说中国五代机一年增量顶他们三倍,吓得连打字都哆嗦。米切尔研究所9月5号甩出的那份60页报告,直接把美空军老底揭穿:机龄26岁,妥善率59%,飞行员一周飞不够两次。数字摆在桌面,谁看谁不懵。
有人急了,说报告夸张。可数字不撒谎。2025财年,美空军只打算买42架F-35A,中国那边光歼-20就计划下线120架,还没算沈飞的歼-35A。差出来的可不是几架,是整整三条生产线在呼呼转。老美网友掰着指头算:按这速度,2030年前中国五代机总数就能反超,心里哇凉。
更惨的是飞行员。中国小伙子一年能飞200多小时,美国老哥平均140小时,有时一周只摸1.2次操纵杆。报告直接吐槽:反应慢半拍,空战遇上同级对手得吃亏。飞行时数不够,模拟器凑?不好意思,模拟器时长也打折扣。老飞行员私下吐槽,现在起飞都得先怀疑飞机会不会掉零件。
机队老胳膊老腿也不是秘密。美军战机平均26岁,等于让高中生开爷爷辈的车。中国那边平均8.6岁,正值青春期。妥善率59%啥概念?十架里四架趴窝。网友晒图:自家基地一架F-16蒙皮掉漆像地图,配文“还能飞,但我不敢坐”。
有人甩锅给军工复合体,说洛马只顾股价,议员只盯选票。一条高赞留言骂得直白:导弹该遮太阳,结果连月亮都没挡住。更扎心的是稀土,高端零件卡脖子,洛马想扩产也没材料。网友自嘲:下单像网购,付款后告诉你缺货半年。
报告作者急得跳脚,喊赶紧把F-35年采购拉回72架,再把B-21拉到21架。可国会山听不听另说。预算年年吵,退役旧机省下的钱被通胀吞掉,新飞机像挤牙膏。有人算了笔账:按现有速度,美国空军规模还会继续缩水,直到变成“精英俱乐部”,人数少,飞机贵,打一场仗心疼半年。
论坛里还有人翻旧账:当年F-22砍到187架,说是省钱,现在看是挖坑。反恐战争把飞机当牛使,炸帐篷也得上制导炸弹,零件磨损像按了快进键。退役老机没换来新机,只换来一堆账单。中国这边闷头造新机,产能像开了挂。网友感叹:别人加班加点,我们加班加税。
最搞笑的是有人怀疑报告把歼-16和歼-10都算进去。评论区马上有人科普:歼-16还在产,但数量没那么夸张;歼-10新一代改型还在试飞,老机型早减产。真正吓人的是那些阅兵亮相却没名字的“黑影”,官方一句“已服役”让老外集体失眠。
悲观情绪蔓延,有人提议干脆买盟友的二手F-35凑合。立刻被怼:盟友自己还不够用,日韩排队等零件。更扎心的是,中国五代机产能还在爬坡,2026年可能更猛。美国网友把日历翻到2030,画了个红圈:那天要是真开打,我们飞得上天吗?
报告最后一句像警钟:再不砸钱,美军可能输给同级对手。网友回帖:砸钱也得有地方砸,制造业空心化,稀土断供,工会罢工,问题叠问题。有人提议学中国搞全产业链,立刻被现实打脸:国会听矿工还是听硅谷?
段子手总结:当年吹“和平红利”,现在领“战备赤字”。飞机老,飞行员累,预算吵,对手猛,四重buff叠满。有人贴图:一只白头鹰抱着F-35模型哭,配文“我还能抢救一下”。
看完热闹,咖啡也凉了。美国空军的路到底往哪走?是继续拆东墙补西墙,还是痛下决心重启生产线?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,留给我们的问题是:假如哪天真要比翼齐飞,你觉得谁先掉链子?
全国配资炒股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